本期申論輕松學的主題是:加快推進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五分鐘,輕松學申論。
【政策背景】
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標準表述】
創新鏈包括創新內容產業化、經濟化過程中所涉及的環節和主體。人才鏈則包括培養、挖掘、引進、用人、成長等環節。當創新鏈與人才鏈緊密聯結,可釋放強大的正向作用,呈現雙向并行的發展格局。
推動創新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需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大量培育各類創新人才,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以實現創新突破引領發展。
【對策表述】
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培育有創新能動性的高水平創新人才。高水平創新人才屬于極度稀缺資源,其特質性很強,多具有高水平管理才能、前瞻眼光與戰略意識,能主持和引導開拓創新路線,實現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引領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提高技術含量,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等。而且,高水平創新人才的能動性很強,能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制定行動策略。因此,各方應通過創新機制搭建人才平臺,全方位培育各領域急需的高水平創新人才。
善用一般性人才,促進創新實踐和微創新。創新是一個鏈式過程,涉及從創意到形成價值的全過程,需要大量一般性人才付諸努力,通過踏實認真的實踐操作,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創新工作。而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還需要根據實踐操作、市場得到的反饋信息,及時對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等,進行持續微創新,這些工作主要也是由一般性人才實現。所以,各方要重視一般性人才的發展,給其提供發揮創新能力的舞臺,暢通無阻的流動晉升通道,讓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脫穎而出。
構建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促進人才奮斗拼搏。創新人才的勞動付出應獲得合理回報,應根據創新人才層級、創新成果貢獻大小進行獎勵,以激發人才的內生動力。對于一般性人才,則可依據崗位說明書、工作任務定制績效指標和考核方案,在薪酬方案方面考慮創新落實成績和微創新成果,賦予其職業尊崇感和意義感。
同樣重要的是,應將創新精神作為挖掘、培養、引進人才的重要標準。創新需要巨大勇氣面對未知,敢于挑戰權威和陳規。因此,在人才評價中應摒棄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的觀念,推動建設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全力推動創新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可根據不同類型創新人才特點,實行差別化評價。
【結語】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創新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素材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18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