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申論輕松學的主題是:“保險+養老社區”要量力而行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五分鐘,輕松學申論。
【背景資料】
近日,銀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關于規范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對接養老社區服務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保險公司開展養老社區業務劃定門檻和負面清單,首次在凈資產、綜合償付充足率、公司治理評估結果等方面對“保險+養老社區業務”提出監管要求。
【標準表述】
保險養老社區是由保險機構投資并具有實際控制權,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建立起來的集居住、養老和護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社區。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對接養老社區服務業務,則是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向購買相關產品累計繳納保費達到一定金額的投保人,提供入住養老社區權益等增值服務的業務。目前,國內對接養老社區的保險產品主要是年金保險和終身壽險。
保險公司布局養老社區具有先天優勢。養老社區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資金流動性弱,而保險資金的特征是負債久期長、體量大、穩定性強,契合養老產業對資金的需求,有利于支持養老社區獲得規模效應和維持長期運營。盡管如此,保險公司要想應對好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慢的問題也絕不輕松。同時,在重資產模式下,保險公司買地自建養老社區,集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三個角色于一體,風險的堆積難以避免。因此,如何控制和隔離風險,守住養老社區的安全底線、守護好被保險人的晚年生活,應成為監管層和保險行業聚焦的工作。
【對策表述】
保險公司開展“保險+養老社區業務”,要立足主業、回歸本源。保險公司通過發展養老社區,將虛擬的保險產品與實體的養老產業相結合,向上銜接養老、醫療、護理保險等產品,向下帶動老年大學、老年旅游等產業,能夠延長產業鏈、獲取附加值。如此多的運營環節、如此大的行業跨度,都對保險公司運營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為此,監管層已提要求,保險公司通過投資建設方式運營養老社區的,應當以設立專業養老子公司的形式提供養老服務。“保險的回歸保險,養老的專注于養老”,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更有利于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提升養老社區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保險公司開展“保險+養老社區業務”,要量力而行、防范風險。應開展與公司資本實力、經營管理能力相匹配的養老社區服務,實現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同時,充分考慮影響養老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和客戶入住需求的各種因素,形成銷售保險產品規模與養老社區服務供給能力相匹配的約束機制,通過分類測算和壓力測試,確定合理的規模區間。既要避免未來因養老社區無法提供房屋居住等問題,造成不能按約定為客戶提供入住的情況,也要防范后期運營出現資金不足而降低養老社區服務質量的情況。
【結語】
當前,“保險+養老社區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大多面向高收入人群,入住門檻較高。從發展趨勢看,保險公司有必要通過探索優化資源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找到更加合理的盈利模式,向中低收入群體延伸,滿足老年人的多層次養老需求。
素材來源:經濟日報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