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申論輕松學的主題是:力推金融支付產業國際化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五分鐘,輕松學申論。
【背景資料】
前不久,銀聯國際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境外新增發行銀聯卡超過2500萬張,境外累計發行銀聯卡規模突破2億張。全球已有181個國家和地區支持銀聯卡,78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銀聯卡。目前,中國銀聯在國際國內形成了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已成為全球線下受理最廣泛的卡組織,與VISA、MasterCard齊名的世界三大銀行卡品牌,銀聯標準也成為全球支付產業的國際化標準之一。
【標準表述】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支付產業國際化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經濟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也有效服務了我國經濟高質量對外開放。
支付產業國際化發展,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強化對外經貿往來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全球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尤其是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既有對外經濟活動中對人民幣需求不斷提升的因素,也有支付產業國際化發展完善支付結算基礎設施,為人民幣支付提供了優質便利場景的因素。與此同時,跨境支付結算快速發展,有效便利了各類經濟主體開展國際經濟活動。
【對策表述】
為了更好推動支付產業國際化持續發展,既要鋪好支付網絡,又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在通過推進國際化豐富國際支付結算網絡,提高支付網絡包容性、延展性、覆蓋面的同時,還要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強化數字化轉型發展。尤其是考慮到消費者支付習慣變化、外貿企業數字金融服務需求提升、移動支付重要性日益凸顯,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支付產業發展的數字技術含量。
既要做好國際化,又要做好本土化。面對全球化發展趨勢,支付產業不推進全球化就很難繁榮發展。考慮到我國移動支付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支付產業國際化過程中,需要讓清算機構和支付服務走出去,將我國移動支付的技術、標準、市場經驗應用于國際市場,為全球支付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同時,也要與當地金融部門和機構做好溝通合作,遵從當地習慣規則,為境外機構和居民提供優質的本土化金融服務。
既要服務傳統經濟,又要服務新經濟發展。支付產業國際化發展需要有效服務我國經濟對外開放,而新經濟是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有生力量,也代表了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為此,支付產業在做好傳統經濟服務的同時,還要聚焦服務新經濟,圍繞新經濟發展需要開發應用新場景,推動新經濟國際化發展和我國經濟高質量對外開放。
既要提供優質服務,又要有效管控風險。支付產業微觀上關系到百姓的“錢袋子”,宏觀上關系到國家經濟金融穩定,需要從工具產品系統等方面不斷創新,引入更多機構主體豐富應用場景,融入更多的經濟活動中,以便于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提高客戶支付體驗滿意度。在此基礎上,也需要健全支付產業法律法規制度框架,完善國際規則制定,加大監管科技應用,豐富監管手段,確保監管能力跟得上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結語】
支付產業國際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有助于提升中國金融支付產業的國際地位,有助于順應數字化產業轉型發展新需求,帶動全球數字新基建的發展。
素材來源:《經濟日報》 2023年2月8日 第05版